全方位服务行业发展

新闻报道

专业认证,助力发展——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技术培训与认证项目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0-09-10 11:55

2020年9月2日,中建协认证中心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量身定制的专项技术培训与认证项目正式启动。中建协认证中心副总经理李雨坤,研发中心技术经理李昂、项目经理周旭出席会议,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企业发展规划部部长助理刘晓艳、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总工张晓峰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与了本次启动会议。双方就项目计划、服务内容等进行了交流。

专业认证,助力发展——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技术培训与认证项目正式启动

  图 | 部分专家合影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作为最早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持续不断地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创新添砖加瓦。公司主编、参编了多项国家级和河北省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规程,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结构体系”获得了58项各类专利,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计划”。

在之后为期三年的合作过程中,中建协认证中心将围绕国家认监委立项的《建筑行业 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证标准以及欧洲预制混凝土构件企业高品质联盟发布的HiQ认证标准,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开展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星级评价,同时将围绕认证审核和监督审核工作为企业量身定制相关的技术提升与管理提升综合培训。

  专业认证,助力发展——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技术培训与认证项目正式启动

  图 | 工厂内部

会上,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总工张晓峰发表讲话,他讲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进取,未来也会继续通过技术质量和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中建协认证中心作为中冶集团长期合作伙伴,为中冶集团提供了很多帮助。希望通过装配式建筑企业专项认证和评价服务,能够帮助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对现有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梳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效率。

随后,中建协认证中心项目经理周旭对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单位星级评价进行了介绍。周旭讲到,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体现了行业特色,规范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设计、预制部品部件生产等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不仅可用于企业自身评价,也可作为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评价依据,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指导提升,使体系更好融入企业管理。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星级评价以工程建设协会标准《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通过权重的方式针对装配式建筑企业软件和硬件进行严格打分,根据分数高低颁发星级企业证书。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星级评价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评判较为客观,涵盖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人员与设备设施、原材料和配件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试验室、生产管理、产品出厂质量管理、资料管理、合同管理、抽样检验、设计研发能力11类指标,能够为市场选择提供更好依据。

  专业认证,助力发展——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技术培训与认证项目正式启动

会后,在公司总工张晓峰的陪同下,中建协认证中心各位专家对公司二期工厂进行了走访。工厂现有规模位居京津冀地区前列。厂房长300米、宽180米,建筑面积54000平方米,设计为6跨连体门式轻钢结构,设有6个车间,分别为2个综合生产车间,内墙生产车间、叠合板生产车间、固定生产车间、钢筋生产车间各1个;堆场分为室内、外两块场地,室外堆场面积20814平方米,室内堆场10800平方米。

专业认证,助力发展——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技术培训与认证项目正式启动

  图 | 工厂内部

目前,国家政策和京津冀区域政策都在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相信在未来的5-10年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将会更好地发挥其“高产能、高质量、高效率”的优势,源源不断地为周边区域发展提供帮助。

  关于中建协认证中心

1994年,由原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发起成立了中建协认证中心,至今已经26年。中建协认证中心以“专业化、增值化、数字化、国际化,建筑业全产业链高技术服务平台”为战略定位,为工程建设领域企业、政府部门和NGO组织提供基于“认证、检验、检测、咨询、培训、技术研发”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从产业升级、管理创新和技术研发等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产品和服务覆盖管理体系认证、工程项目检验、数字工程(BIM)检测、装配式建筑技术服务、企业管理咨询、专业培训、工程技术研发等领域。

专业认证,助力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建协认证中心将继续携手服务的5000多家客户,致力于提升企业面向未来的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建造与交付能力。帮助客户研判宏观经济环境,规划产业升级路径,夯实管理基础,推动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