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黄玥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和“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党的作风建设从立规、践行推向纵深发展,党风为之一新,社会风气大为好转。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回顾、梳理5年来习近平是怎样抓党风建设的。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认识。狠抓作风建设,重塑党的形象,成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西柏坡“寻根” 重唤“赶考”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与中外媒体见面时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讲话释放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013年7月,习近平来到河北省调研。他在西柏坡重温学习了“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习近平在“六条规定”展板前久久驻足——这是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一一对照这些规定,习近平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习近平西柏坡之行,凝结“赶考意识”、以史鉴今,用一场政治“寻根”宣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从严治党的决心。
“八项规定”立规 迈出破题第一步
“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习近平对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贡献给予了新概括。
立规矩,也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八项规定成为立规破题的第一步。
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不到20天,习近平就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对调研、会议、简报、出访、警卫、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提出具体要求,很多都是从小事抓起,从现实问题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由此起步,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
习近平强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八项规定”是很重要的规矩。
这个规矩到底有多“重要”?习近平这样表述:“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
习近平还说,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自一大通过第一部党纲开始,不同形势下的“规矩”应运而生,保证着党从弱小走向强大。
习近平说,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
新时代催生新的“规矩”。八项规定立“明规矩”,让党员干部明白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决不能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划红线反“四风” 根治“亚健康”
继制定“八项规定”后,反对“四风”成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切入点,紧紧扭住执政党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习近平斩钉截铁地说。
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全党划出了红线,明确了底线。
从2013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在中共全党深入展开。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第二批于2014年1月开始进行,这次活动贴近基层,着重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中央统一安排,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县。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表示,不少党员、干部表示,反“四风”治好了自己的“亚健康”,把自己从不胜其烦的应酬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考虑工作、服务群众了。一些同志表示,这次活动教育了干部,也保护和挽救了一批干部。
“三严三实” 以上率下抓“关键少数”
改进工作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习近平说。
习近平作出表率,广东考察不封路、不清场;河北阜平考察吃家常饭,特别交代不上酒水;在考察中见群众、听真话、摸实情,绝不允许弄虚作假,为的就是与群众走得更近一点。
在习近平作风建设布局中,领导干部是重点。八项规定就是从中央政治局着手,把党联系群众、为民务实的优良传统以规定的形式明确下来;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反“四风”;随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把改进作风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实际行动之中。
习近平说,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不严不实也往往不是一下子就造成的。践行“三严三实”,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这种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行事风范,为全党树立了标杆,带动了党风和政风的改进。
制度创新 夯实作风建设根基
2013年,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表示,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中央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
事实上,过去几十个文件都管不住的小事,这次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管住了,随后出台的一系列具体、全面、刚性的规定,不断筑牢廉政防线。
从规矩破题,以制度创新,是党的作风建设新思维、新选择。
十八大以来陆续出台或修订80多部党内法规,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既保证了立规质量也兼顾了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作风建设的制度基石。
一系列党内规范和制度固化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实现了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规范、全覆盖,为8900多万党员确立了行为规范。
专家认为,八项规定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
久久为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这样总结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成就。而作风建设,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四风”问题积习颇深,改进作风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明确要求,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面向未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任务还很重,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防止问题反弹的任务还很重,解决党内作风上深层次问题的任务还很重。”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用了3个“任务还很重”告诫全党。
在“7·26”讲话中,习近平语重心长地指出:“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